
活血檢測分析介紹
在傳統醫學領域裡,很多人都有過抽血檢查的經驗。然而當我們看到報告時,常常感到裡面只是一堆難以理解的數字。相對地,如果透過活血檢測分析,就可以直接觀察活動的血液,只需要一滴血就能評估個人的營養和健康狀況,同時可以讓我們親眼目睹血中是否有毒素正在侵襲身體。
檢查流程
首先,醫師會從人體指尖採集一滴血,再將這滴血直接塗抹在玻片上。接著利用超高倍顯微鏡的特殊光學原理,觀察血液中各種細胞的形態變化、血漿裡的成分、以及自由基代謝物的影響,我們可以了解人體內特定的營養需求和健康狀況。整個檢驗過程只需要短短的兩分鐘,非常迅速且方便。
活血檢測分析的發展歷史
活血檢測最早在上世紀初就被歐洲某些醫師用來診斷和預防疾病。其中最知名的人物是德國的一位細菌學教授古特·恩德萊因(Gunther Enderlein,1872-1968)。他運用「暗視野」的光學原理,發現了血液中有一些傳統光學顯微鏡無法觀察到的原生物質。這些物質的變化與個人的免疫力以及疾病之間存在著重要的聯繫。
隨後,美國抗衰老醫學權威羅伯特·布萊德教授(Dr. Robert Bradford)進一步發展了這一原理,並創造出了活血檢測分析系統(BVPM),用以早期偵測人體異常狀況,讓我們能夠更快地做出應對措施。
檢測結果分析
活體血液檢查 (HRBM Test)
透過直接觀察不染色的方式,我們可以檢視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的數目、形狀、大小及黏稠度;以及血清中尿酸、油脂、葡萄糖等結晶的沈澱情形,還有過氧化物質的斑塊等,每種表現皆代表不同意義。
舉例來說,紅血球如呈現串聯狀(圖A)代表蛋白質及脂肪代謝不佳,一些代謝中間物使紅血球黏在一起,進而引起循環不良等症狀。如果紅血球呈現不規則棘狀(圖B)則代表身體可能正受到自由基毒素的侵害。
乾血檢查 (HLB Test)
通過觀察血液在自然凝固後形態的變化,可以評估人體損傷的嚴重程度。乾血的抹片中,從外部向內部依次代表頭頸部、皮膚、淋巴、肌肉、心臟、肝臟、脾臟、肺部、腎臟、胃腸等不同器官。不同器官的病變將在相應區域顯示出來,使人們能夠清楚地了解身體的整體狀況。
如果乾血抹片呈現廣泛的白色浸潤且夾雜有組織碎片或壞死細胞(圖C),代表自由基正破壞身體,若抹片外層有一圈黑色沈澱(圖D),則代表疑似有重金屬污染或者有毒素影響。
活血檢測分析的臨床應用
活血檢測分析的最重要功能在於觀察我們體內受到自由基侵害的情況。這些自由基毒素早已被證實為人體老化、癌症、過敏、慢性病以及動脈硬化的元凶。若不及早進行預防診治,各種疾病可預計將陸續發生。
我們常常在周圍的親友或新聞中聽到某些人突然罹患心肌梗塞或中風等不幸消息,其中有些人可能平時未察覺任何疾病徵兆,這正是最令人擔憂的地方。然而,若能透過活血分析及早發現問題,再給予完整的自然醫療,包括抗氧化劑、魚油、銀杏等處方,進行一次全面的血管循環大保養,就能夠保持身體健康,遠離疾病的威脅,這正是預防醫學最重要的意義。